带头休假需要,减负更重要/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50:27   浏览:92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带头休假需要,减负更重要

      杨涛

人民网3月22日报道:一份令人堪忧的省直机关公务员体检报告惊动了河南省省长李成玉。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文,要求从今年起各级干部职工的年休假制度要切实落到实处,要分期分批地安排好干部职工的年休假,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休假,并积极鼓励、支持其他同志休假。
公务员的身体状况堪忧,我想这不仅仅是在河南省是这样,在全国各地普遍都存在这种现象。的确,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这与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多、长期伏案工作、生活习惯单一,日常活动量小等密不可分。这使我想起前不久刚刚辞职的香港前特首董建华,这位香港的公务员日理万机,工作繁忙,港人曾给董起了一个外号,称他为“7—11”(意为每天早7时开始工作,工作至晚上11点才休息)。在香港经济陷入困境后,他甚至变成了“4-11”。他的家人就曾反对他竞选连任,当年在他宣布竞选连任的集会上,人们看到他的夫人赵洪娉泪流满面。
 因此,针对河南省的公务员目前的身体状况,省长李成玉提出:关于休假问题应与省委组织部衔接,应该普遍执行;年度体检必须坚持;单位的工间活动、节日体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应该经常性开展。这一要求,的确是有的放矢,是一个有效的对策。因为,公务员首先是个公民,他们也享有宪法所保障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其次,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高效地完成其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公务员一方面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则是要合理地调节好工作与休息时间,该休假时要休假,不能用过多的加班时间挤占休息、休假时间。
  但是,我们仍要追问,为什么公务员加班加点这么多呢,除了一部分是一些先进的公务员自愿加班加点以及的确有些突发性公务需要临时处理外,大部分就是平时的公务无法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完成,而“溢出”工作时间之外,需要挤占休息、休假的时间来完成。那么,是不是真正的在各个机关工作任务过于繁重,而人手又紧张,所以公务员们都不得不要利用休息、休假时间来完成呢?我不否定在少数机关存在这种现象,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公务员在平时的各种杂务大多,诸如各种名目的学习整顿、教育活动、迎来送往、争先排名、参加会议,工作时间很多都耽搁于此,加之如今各单位领导偏多,从领导岗位退下不干事的人偏多,因此,那些干实事的公务员不得不利用休息、休假时间来完成本职工作。
所以,强调领导带头休假很重要,以此带动底下的公务员们也按时休假。但是,如果不釜底抽薪,把这个杂务多的“薪”抽去,那么正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做不完、做不好,领导不喜欢,群众不满意,到头来,公务员不得不又要占用休息、休假时间来完成。因此,“薪”燃不已,“汤”沸不止。
在此,我要向李省长献上一计,在让公务员能充分享受休息、休假的同时,也要让各地、各单位好好地清理一下,分出那些是必要的正务与不必要的杂务,减少杂务,让公务员们安心去休息、休假。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迁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政办发〔2003〕132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十一月三日



宿迁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强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和省计生委、财政厅、卫生厅、物价局等四部门《关于落实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苏计生委〔2002〕51号)精神,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第二条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由地方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以县为主,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项补助经费按照“专款专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全额用于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结算标准
  第四条 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基本项目包括:
  (一)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第五条 以县为单位,准确测算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工作量及所需经费,合理规划县、乡镇财政应分担的经费比例,确保按《条例》规定将免费提供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经费落到实处。
  第六条 免费服务的结算标准,依据《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种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具体检查项目内容,参照市计生委、财政局、卫生局、物价局四部门《关于落实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通知》(宿计生委〔2002〕26号)精神,由各县按当地实际测算的服务成本确定。
  第三章 定点服务和经费配套
  第七条 所有避孕节育手术实行定点服务,由县、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经县计生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的计生技术服务项目由县计生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第九条 各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以下免费服务项目:
  (一)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主要负责本乡镇的环情、孕情监测;
  (二)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主要负责上(取)环、人流手术、环情、孕情监测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相应医学检查;
  (三)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负责人上(取)环、人流术、钳刮术、引产术、输卵(精)管结扎术、皮埋术及《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所规定的相应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
  第十条 各级财政要落实免费技术服务的配套经费。按照以县为主的原则,乡镇财政主要负担本乡镇孕情、环情监测所需费用。各级财政投入的经费及省补助专项经费,由财政、计生部门设立免费服务经费专户,单独核算。
  第四章 结算方式和管理监督
  第十一条 环情、孕情监测服务对象持所在村(居)委会计划生育介绍信,到所在乡镇定点服务机构接受技术服务。如需到本乡以外的定点服务机构接受技术服务的,需持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免费服务通知单到指定服务机构接受免费技术服务。孕情、环情监测费用由乡镇结算。
  第十二条 上(取)环、人流术、引产术、输卵管(输精管)结扎术、皮埋术、并发症诊治等技术服务对象,需持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出的免费服务通知单,到定点服务机构接受技术服务。定点服务机构的计生技术服务经费实行统一结算,凭免费服务通知单,经县计生局审核后,从免费技术服务经费中列支。
  第十三条 凡需转诊到定点服务机构以外的医疗单位接受技术服务的,由县计划生育指导站开出转诊单到指定地点就诊,经费由个人或所在单位垫支后,凭发票按免费技术服务项目规定和结算标准经县计生局审核后,从免费技术服务经费中结算。
  第十四条 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过程中,确因不可抗拒因素或服务对象本人的原因而造成紧急、突发医疗问题的,其治疗抢救费用,需报经县计生局批准后,从免费技术服务经费中结算。如因违反《条例》和《常用计划生育手术常规》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均按医疗事故进行处理,所需经费按相应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手术费用,有正式用工单位的由单位负担,无正式用工单位的由本人支付,凭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证明,到本人户籍所在地报销。
  第十六条 各县财政局和计生局对本县的计生技术服务专项补助经费要加强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于每年元月底前将上年计生技术服务上级专项补助经费使用情况、县乡经费安排情况书面报告市财政局、市计生委,作为考核各县财政局、计生局对计生技术服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乡镇计生服务站、财政所每季度向县财政局、计生局报一份免费技术服务资金收支明细表。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收回已拨经费,并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用于补充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
  (二)擅自变更或扩大补助项目和范围;
  (三)挪作他用;
  (四)截留、贪污和私分各级配套的计生技术服务专项补助经费;
  (五)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到位或不能给受术农民及时结算;
  (六)因管理不善,给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
  (七)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政策及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县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结算标准和结算凭证,并报市财政、计生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3年11月20日起实施。


对我国《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不同理解

张爱民 秦昌东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安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以下方式承担民事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民事责任。”对该规定最直接的理解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责任限额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超过的限额的部分,由受害人和侵权人根据各自责任的大小予以分担。至于说保险公司在赔偿案件中所处的诉讼地位以及对受害人请求是否能够抗辩等问题则不予考虑。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交安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用语不严谨。
保险责任的承担基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订立了保险合同并由约定保险事由的发生而产生。虽说保险合同的订立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而是适用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但就合同的性质来讲,保险合同仍然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一种意定的民事合同,必须有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意为要件。只不过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合同的内容和形式采取的是一种格式条款的规定。根据我国保险合同的性质和保险法的规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并不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只不过是在机动车的年检过程中,由于车辆管理部门的要求,必须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合同方可以检车,第三者责任险成了事实上的强制保险。且不说《交安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是否在事实上进一步确立了保险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因为确定了机动车年检必须要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尽管第三者责任险是由保险法调整的一种自愿选择的险种),单就从专业术语来看,没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一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交安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并不存在,保险公司可以拒绝承担责任。
二、原则不规范。
根据《交安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先在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内承担责任,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才由侵权人和受害人根据各自的过错分担责任。从该规定可以确定,在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内,无论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失是否有过错,其对事故造成的损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只有超出限额的部分,受害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到底是为了保护受害人还是放纵了受害人?根据我国侵权赔偿的通说,行为人应当根据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责任,贯彻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该两项规定即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体现。《交安法》第七十六条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失是否承担责任,完全取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同样的事故损失,同样的过错程度,如果保险合同商定的保险金额高,超出了事故造成的损失,受害人则不承担责任。如果保险合同商定的保险金额底,低于事故造成的损失,受害人则需要承担民事责。受害人是否对损害承担责任要看他的运气如何,取决于侵权机动车是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以及保险金额高低。《交安法》确定的是由侵权人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了事实上的严格责任原则(虽然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但保险公司是基于与侵权人的保险合同关系而承担的一种转承责任)。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来说,《交安法》所确立的这种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限额来确定受害人是否对损失承担责任而不是根据过错程度来确定受害人是否承担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与我国民事侵权法律中的过错责任原则相违背。同时,从法律渊源上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是一般法律。《民法通则》由全国人大制定,《交安法》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在法律适用上应当优先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无论从民事侵权法律归责原则还是从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说,《交安法》第七十六条有关“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实属立法不足。
三、规定不明确。
根据《交安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受害人通常会一并诉讼保险公司。在适用该法律规定中,司法实践出现了混乱。首先混乱的是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现在的通常做法是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者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无论是何种诉讼地位,结果是一样的,均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确认保险公司的被告地位或者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地位均有不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是一种侵权之诉。能够成为侵权之诉被告的应当是侵权行为人或者依据法律规定对行为人行为承担责任的人。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既不是侵权行为人亦不是行为人的法定责任人,其只与侵权人之间存在一种特定的民事合同关系——保险合同关系。受害人与保险公司没有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险公司与侵权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与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侵权之诉既非同一亦非同类,因此将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诉讼没有法律依据。将保险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同样有不妥之处。之所以要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是基于保险公司与侵权人之间存在保险合同关系。无论赔偿多少,保险公司都需要与侵权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分担。从这个方面来说,保险公司与侵权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处理结果利益是共同的。如果排除保险公司权利人的地位或者排除保险公司的抗辩甚至是主张权利,则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害。不排除受害人与侵权人在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内恶意串通取得保险金行为的存在。比如,受害人的损失是6万元,保险限额是10万。根据保险合同,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是80%。如果按照正常的赔偿程序,保险公司在赔偿6万后,可以向侵权人主张20%,即1.2万。实际赔付4.8万。如果受害人和侵权人串通,确定的损失为10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对受害人有精神损害的,存在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弹性条款),则保险公司赔偿10万后向侵权人主张20%,即2万,保险公司实际赔付了8万。所以将保险公司置于该诉讼地位同样不妥。
其次是法律关系的混乱。由保险公司参加的诉讼中,存在两种法律关系,即受害人和侵权人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与侵权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法院通常会详细审查受害人和侵权人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比如诉讼主体、侵权事实、损害事实等),对侵权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只作一般的审查,即侵权人和保险公司之间有无保险合同关系以及所保的第三者责任险的最高限额。最莫名其妙的是,法院根本不审查受害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保险公司和侵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虽然保险公司参加了诉讼,可根本就没有解决保险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险公司和侵权人若协商不成,还需要通过诉讼进行解决。将归责原则和承担责任的方式完全不同的两种法律关系放在同一诉讼之中而又不确定其中一种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复杂了司法活动。我国合同法规定代位权与第三人履行制度,《交安法》的该项规定不属于代位权的行使,也不属于第三人履行债务,地位尴尬。
第三,条文理解上的混乱。根据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倘若发生交通事故以后,保险公司已经及时对侵权人的损失进行了赔付,而且是按照最高限额赔付的。对受害人于赔付以后起诉的损失是否仍然需要在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没有明确。一种意见认为,基于以人为本的立法思想,该规定主要是针对受害人的损失而制定,保险公司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要求保险公司先行承担赔偿责任是因为存在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公司将来还是需要在第三者责任险限额内承担责任的。既然保险公司已经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了责任,则不需要再承担责任。对该条文还存在不同理解的是,受害人的损失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后,只有机动车一方的损失,机动车一方是否也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还是要求机动车一方必须以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确认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交安法》第七十六条从用语、原则、内容上来说,都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